科普园地
惊恐障碍的临床特点
惊恐障碍属于焦虑症,是一种急性的严重焦虑的反复发作,病因至今不详。惊恐障碍临床特点有:惊恐发作、预期焦虑、回避行为等。
惊恐发作就是突然发作,这种“突然”表现为患者在无特殊的恐惧性处境时,突然感到一种突如其来的紧张、害怕、恐惧,患者可伴有濒临死亡的感觉、失控感、大难临头感,感觉自己要没气了、要死了。还常常有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,如心动过速、心慌、胸闷、呼吸困难、气促、出汗、头昏、四肢发麻。这种感觉来得快,发得猛,但也去得快,通常5—20分钟就会缓解,大多不超过半小时,很少超过1小时,但不久可突然再发,没有预测性。
“没有预测性”是指惊恐发作时并没有明显的诱发因素或刺激性事件,往往发作得令人意想不到,比如在睡觉的时候,在开车的时候,在正常走路散步的时候都可能发作,发作时患者始终意识清晰。因为来势凶猛,发作时有明显的躯体不适,患者很害怕,往往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心脏病、脑血管病或其他躯体重大疾病,而打电话给120被送往急诊室就诊。
由于一些疾病也有与惊恐障碍类似的表现,比如心血管疾病、甲亢、癫痫、低血糖、药物使用或精神活性物质滥用或戒断、其他精神障碍,所以在诊断前一定要完成必要检查,检验一定要排除其他的临床问题。
如果这种发作只发过一次,称为惊恐发作,惊恐障碍是在至少一次的惊恐发作后1个月之内存在:持续担心再次发作、担心发作的后果和可能不良影响、与发作相关的行为改变。
预期焦虑是指患者在发作后的间歇期会心有余悸,担心再次发作。这个时候很多患者会到处就诊,四处求医,以期找到发病的原因并得到救治。
回避行为是指因为惊恐障碍的发作没有预测性,有时开车、走路的时候也会发作,所以部分患者会因为担心发作产生不幸后果,出现回避工作或学习场所、害怕一个人出门、不敢剧烈运动等表现。